抄光了歐美綜藝,買光了韓國綜藝,這是我們所有中國制作人之恥,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此時此刻我們是否已經開始在自主研發了?”
在6月12日第24屆白玉蘭電影電視節“中國原創綜藝論壇”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綜娛中心高級總監宋秉華如是提問。
長久以來,國內綜藝都背負著抄襲的罵名,大量的引進購買甚至直接借鑒國外模式,導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外模式統治著中國的綜藝市場。
但從2017年到2018年,原創綜藝的成績單終于不再那么難看。爆款綜藝從垂直精分領域拔地而起,從《這就是街舞》到《聲臨其境》再到《非凡匠心》,隨著綜藝節目類型的日益增多,原創成為各家必須關注的焦點。
在此次的主體為“原創”的綜藝綜藝論壇上,7位綜藝屆嘉賓,都分享了原創綜藝節目制作的相關經驗。
現象級綜藝的導演、制片人聊起自家綜藝在文化體現與原創上的努力都感受頗多。他們并不回避曾是“搬運工”的現實,他們認為“搬運”是無奈的必經之路。
宋秉華直言“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的30年,我們的確有這方面的問題?!?/span>
原創是“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2006年我們臺就已經非常重視研發創新這一塊了,當時就祭出了一個很理想主義的旗幟——只做原創?!眮碜院闲l視的《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表示。
說起原創,徐晴還在現場回憶起了戛納電視節的經歷——“雖然我們是集體出海,去推介我們各自的模式,但是在和海外節目的購買方、制作公司以及播出平臺去溝通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你們又想買什么?””
“在他們的印象中,好像買買買才是我們的特質,而不是賣”,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大量的引進海外綜藝模式。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視綜藝收視率前50的節目中,引進或借鑒海外成熟模式的節目占比54%,比例較2016年稍有下降,但仍超過半數。
2017年上半年,全網新上線版權綜藝與2016年同期相比,在數量和播放量上均有所增長。數量從63部增長至90部,播放量也從329億增長至373億。
對于長期依賴引進的中國綜藝而言,“在十年的模式引進中,中國把全世界的模式消耗得差不多了?!?/span>
“我們這么多出色的原創(綜藝),你們難道不認為也是我們這些年借鑒、購買、學習甚至模仿的結果嗎?比如Running Man?!敝鞒秩藪伋鲞@個問題。
眾所周知,《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視引進韓國SBS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
跑男導演姚譯添直接被cue,他顯然是個經常被老師提問的學生,絲毫不緊張,答案似乎早已爛熟于心。
“跟造房子一樣,做衣服造房子包括體制的改革,都是互相借鑒參考的過程,所謂的借鑒沿襲學習,大部分都是基礎層面的,發展過程中,在對很多技術層面,制作理念方面的學習,之后的制作內容需要自己來完成?!?/span>
但同時姚譯添也強調,目前跑男的節目內容基本都是原創的,如“走進聯合國演講、黃河邊大合唱、和大學生賽龍舟”等都是團隊絞盡腦汁的全新內容,而不是按著原版原封不動照搬,如果不原創跟創新,節目也走不遠。
2017-2018,就國內原創綜藝來看,成績單還算漂亮。
由優酷原創的《這就是街舞》成功被江廣盈科買下海外播出版權,首輪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電視臺播出,據媒體報道還創下了海外版權費新高;江蘇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張燁鏑也表示《超凡魔術師》越南版最后一期的錄制也將在今天即6月13日完成;擁有著大量版權綜藝的湖南臺也交出了《聲臨其境》這樣的作品……
依賴國外綜藝引進依然存在,比如上半年熱度最高的《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
但是越來越多的原創綜藝出現、開始賣出,也的確給觀眾和市場打了一劑強心劑。
同時宋秉華還指出,對于原創綜藝而言,整個內容生態產業鏈必須要重視制作團隊的重要性。
“從一個產品競爭的角度,我們來觀察整個內容生態產業鏈,有且只有一個變量可以把我們的項目變成幾億的大買賣,或者把幾億的資金變的片甲不留,那就是制作團隊?!?/span>
“但是我們整個產業鏈上投入到研發的資金、時間和人力是整個鏈條當中最低的,一個公司里面研發部門或者研發團隊每年獲得的資金還不如藝統部門的藝人接待費用高?!?/span>
想要把“買買買”變成“賣賣賣”是所有做內容的人都在努力的方向,只做原創,才能將文化‘賣’出去。對于原創而言,人以及沉淀在人身上的經驗是最核心的資產。
5到10年內
網絡播放將成綜藝收視主流?
2018年網絡綜藝井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這就是街舞》等網綜持續霸屏,前兩者播放量目前都已經超過30億。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衛視綜藝的收視整體下滑。
但也有制作人爆出“70%的網綜是賠錢的”,馬太效應加劇、衛視視頻平臺以及用戶的遷移、綜藝變現困境、市場回落冷靜與理性,這都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從各大衛視2018年綜藝編排上來看,湖南衛視重點打造周五檔,去年口碑和收視都較為不錯的《我想和你唱》與《向往的生活》兩大綜藝疊播;浙江衛視仍以《奔跑吧》等綜N代為主打;江蘇衛視此次上新力度較大,以音樂、相親類節目為主,文化類節目也有涉及,類型相對豐富;東方衛視則是拿出《極限挑戰》搶占周末黃金檔收視。
但,從近年的收視情況上來看,衛視綜藝在網絡綜藝的強力沖擊下勢必要打一場硬戰。
數據顯示,2017年的衛視綜藝收視率較2016年相比有著整體的下滑趨勢,衛視綜藝收視率全面下滑,收視率破3綜藝不復存在,而進入2018年這一現象更為顯著。《奔跑吧》在2018年的第二季雖然依舊是同時段的榜首,但收視跌入了2區間。隨后的《向往的生活2》甚至沒有破1。
但這二者在網絡端的播放量都不差,數據顯示《奔跑吧》目前播放量高達47.3億,而整個系列的奔跑吧全網點擊量在去年就超過了100億。此外,電視端直播僅僅只有0.968%的《向往的生活2》在網絡視頻平臺也斬獲了超過16億的播放量。
根據CSM的數據,2017年中國電視人均每天收視時長下滑至144分鐘,平均到達率降低至五年來的最低值57.1%,視頻網站和新媒體等新型娛樂消費更受年輕人的歡迎,年輕人遠離電視的趨勢日益明顯。
但,值得注意的是,觀眾遠離電視并不代表觀眾遠離電視綜藝,而是觀眾的注意力或者觀看方式開始向互聯網端轉移。
“70%的視頻網站流量來自于手機端,但是從過去的兩年時間里OTT端在整個的占比中從小于5%已經提升到了20%,像《這就是街舞》就達到了30%?!?/span>
作為24屆白玉蘭電影電視節“中國原創綜藝論壇”現場唯一一位來自互聯網平臺的嘉賓,阿里大文娛優酷的宋秉華認為,互聯網視頻平臺與傳統電視臺最大差異在于“視頻網站提供給觀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觀看任何內容的便利,而電視臺則只能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觀看指定內容的限制?!?/span>
所以他認為互聯網平臺對于傳統電視臺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落地端,有線電視的播出模式會越來越受到挑戰。
“5到10年之內,電視臺的節目可能都是以網絡點播的形式被用戶觀看。核心理由是,任何一個內容當它同時有直播和點播情況下,在視頻網站中觀看點播的人數是觀看直播人數的100倍甚至到1萬倍?!?/span>